上個星期六是兒子學校的校慶運動會,因為是台北市老牌的公立學校,所以就要盛大慶祝一番。當天早上天氣滿冷的,氣溫在二十度以下,不過同學們還是必須穿著為了校慶表演要家長繳錢購買的短袖T恤,在寒風中耍著同樣是要繳錢購買的簡陋道具,在操場上對著司令台上的長官來賓表演節目。我走近司令台一看,從校長到長官來賓,每個都是穿西裝或長袖運動外套,而且一旁還泡好熱茶供大家飲用禦寒。這跟我小時候好像情況都一樣,這些學校主管的眼裡只有長官跟民代,學生們不過是表演的道具。

要有同理心,要為別人著想,這種話教別人很容易,自己卻不容易做到。最近有幾則新聞,台大校長在校慶演講,台下學生睡成一片。還有我很尊敬的洪蘭教授公開指責台大學生上課遲到、睡覺、吃便當,接著就引起學生在網路上更多的反擊。於是學者專家跟校長自己都感嘆時代變了,指責學生不尊重演講者,不用功等等。我開玩笑跟朋友說,在當年我念台大的時候,這種情況絕對不可能發生。不是因為我不會打瞌睡,而是根本不會去參加甚麼校慶典禮 。

如果談到年紀,我也是年過四十的人,在社會上也算有點歷練,也可以正大光明加入「大人」們教訓年輕人不用功的行列。我也常有機會到學校演講,自己覺得在台下睡覺的人應該是極少數。我的主題大都是談資訊業的趨勢,電腦科技的介紹,或是對職場生涯的準備,目的還是要讓他們用功、專業、有正確的工作態度。我有把握全場可以從頭熱到尾,除非是真的前晚熬夜或得了流感癱軟無力的人,否則不可能在演講中入睡。

我的演講對象非常多元,從大企業的高級主管、政府機關的公務人員、大學研究所的同學、甚至小學低年級的小朋友,都曾經是我的演講對象。根據不同的題目跟對象,就是要有不同的傳達方式。這就是孔子說的「因材施教」。我不相信今年是這位台大校長第一回對學生演講,如果以前就有這種狀況而不自知、或是依然故我,那我必須說校長您該檢討一下自己了。

舉個例子好了,回想我所有曾講過的演講對象,心目中排名最困難的前兩名是小學低年級同學,接下來是政府機關。低年級小朋友有如未受教化的野蠻人,必須持續用故事吸引他們的注意,不能有太多的互動,不然情況馬上會失控,全班開始各自表述各說各話,還會有人開始起身在教室裡兜圈子跑步。政府機關則是要抓住現場最高主管的心,我演講中習慣穿插許多笑點,因為有笑聲就會有共鳴,才會有機會聽進去我想講的東西。但是如果最高長官沒有笑,其他人是不敢太造次的。所以我都得隨時注意長官臉部的細微動作,隨時調整笑話的尺度,一旦長官嘴角微揚,代表大門已經開啟一條細縫。接下來持續適度加碼,直到長官開懷大笑,全場馬上就會跟著氣氛熱絡,最後都能大門敞開,順利吸收我要傳達的訊息。對於上述這兩種對象,在現場我大概得花兩倍的精力,但是事後的成就感卻是更多。

要能夠因材施教,事前的準備是關鍵。如何懂得聽眾的心,如何準備適當的內容,而且要堅持自己真正要講的東西,因為這才是最終目的。這就要靠平常的涉獵了。如果平常對現今年輕人在關心、在玩的東西一點了解都沒有,甚至不屑一顧,那你講出來的話人家有興趣聽才有鬼。我們也都年輕過,現在年輕人喜歡玩的東西,我們絕對也會覺得好玩。只是我們不可能花那麼多時間去玩,但是加減有一點了解絕對不是壞事,因為那都是最新科技帶來的新工具、新平台,都是最尖端科學家們創造出來的心血,絕對值得我們去見識見識。

所以有兩種選擇,我們大可繼續高高在上,繼續斥責一代不如一代,繼續冷嘲熱諷他們程度有多差。不過結果就是引來反作用力,真正想傳達的對方更加聽不進去。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先反求諸己,怎麼把演講的內容包裝得更精確且精彩,讓對方想睡也睡不著。

最後還是回到心態問題,不要老是先指責別人,要先檢討自己。自己講話會讓人入睡,就要檢討自己的演講技巧跟內容。「反求諸己」、「嚴以律己」,這不都是古聖先賢們教導我們的話?記得老一輩也常罵我們不成材,「一代不如一代」這種話我們以前也被教訓過,但是我們現在不都覺得自己表現還不賴?現今的競爭環境已經跟以前大不相同,所以別用以往的標準去看待現在的年輕人。他們比我們可憐,面對更嚴峻的環境跟來自各方的壓力,生命自會找出路,不用擔心太多,更不要因為好意要關心他們,卻用這樣負面的言語,反而引起不必要的衝突。所謂的「族群和諧」就是要包容、容納異見,跟不同世代的人溝通也是需要如此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