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唸小學五年級的兒子把期末考成績拿回來,得意洋洋地炫耀他考了第二名,是有史以來最佳成績。我心裡也在暗自竊喜,高興的原因並不只是考了好成績,而是證明我當初的信念是對的。在2003年我出的第一本書裡,有一篇很長的文章提到幼稚園小朋友不用學英文,不用學電腦。因為學一堆長大後遲早會學到的東西。早學了也沒有,反正長大後跟別人是一樣的。這些年來自己就是堅信這樣的理念,讓他培養好的讀書習慣,其他事情就順其自然輕輕鬆鬆,到目前為止的結果看來是不錯的。用一般世俗的標準來看,他的課業表現一點都不輸人。

同時想到一個例子:公司有位男同事時常唉聲嘆氣,跟大家哀訴他最近很缺錢,因為老婆堅持要買一套十幾萬的英語幼教課程。直到最近有次公司旅遊,眾人才見識到他老婆的厲害。才一歲多的小孩,在遊覽車上也不忘收聽隨身播放的有聲教材,聽到後來坐在四周的同事也都把那幾個單字複習得很熟。接著又不時當眾表演學會的英文單字,比方說摸鼻子講nose,拉耳朵說ear之類的。這般的意志力著實令人欽佩,不過我心裡一直納悶,需要做到這樣嗎?

小孩子的學習好似一個上坡型的曲線,一開始傾斜度很陡,代表進步很快。因為其他同年齡的嬰幼兒都還在流口水咬橡皮玩具,這些被迫早慧的小孩卻得開始牙牙學英語,當然看起來要領先優秀得多。這就跟我那位可憐同事的小孩一樣,才一歲多就會摸鼻子講nose,拉耳朵說ear。娛樂效果的確很棒,不過是用高昂的代價換來的。在如此有紀律的嚴加管教之下,成果自然非常突出。如果是一群一歲多的幼兒來做英語測驗,我同事的小孩一定名列前茅,果然有乖乖照著廠商的廣告詞來實行,完全贏在起跑點上。不過隨著年紀漸增,其他小孩也開始學英文了,開始用快速的進度迎頭趕上,那些從小心智未開的時候,靠著每天看教學錄影帶聽CD慢慢學來的東西,就被其他在成熟學習階段的小孩用更快的學習速度趕上了。所以從小學低年級到中年級,差距越來越小,然後升到高年級,提前起跑的優勢已經不再,雖然領先在起跑點,但是到這個時候,大家的程度又變得差不多了。這就跟龜兔賽跑的故事一樣,除非能讓兔子多年來都以同樣的速度去衝刺,不過那是不太可能的,也會把兔子操得很累。

我可以理解這位同事夫人的想法,面對各種幼教廠商廣告的引誘與威嚇,還有身邊幼兒家長們的同儕壓力,就會覺得輸人不輸陣,人家都花十幾萬買教材,我老公賺的錢又不會比他少,怎麼能讓小孩輸在起跑點上?我的同事為了家庭和諧,就咬著牙花錢消災了事。不過我仍舊對他深表同情,因為這不會是災難的結束,而是開始。一歲多就花十幾萬來買英語教材,將來後續接踵而來的類似需求絕對沒完沒了。各種潛能開發課程、才藝班、出國遊學夏令營……,這種輸人不輸陣的心態不改,辛苦賺來的薪水會繼續往外灑,緊繃的學習也會把全家人都搞得很累。

問題的癥結,就是要有自信心。舉個例子,洪蘭教授是腦科學領域的專家,她努力提倡閱讀的重要,被很多家長奉為圭臬。這當然是正確的事,有了閱讀的好習慣,像練好紮實的基本功夫,就能夠順利吸收任何領域的知識。但是除了閱讀之外,洪蘭教授還說過坊間的皮指紋測試是沒有科學根據的,她也說過沒有什麼輸在起跑點這回事,大腦的發展是一輩子持續在發生,也沒有在幾歲以前非得要趕緊開發這種事。為什麼這些說法就被很多家長當成耳邊風,照樣送錢去測皮指紋、去急著從小就去開發什麼潛能?廠商為了賺錢,當然得編造出這些看似有科學根據的說法,學語言得從嬰兒期開始,要多刺激來開發腦部潛能,這種跟在電視上叫賣那些幫助長高、轉大人、豐胸壯陽神奇藥品的演藝人員有什麼兩樣?真正的科學家講的話不去相信,寧願去聽信經過包裝江湖術士的宣傳,這跟到廟裡求香灰喝符水有什麼兩樣?

所以,我們要有自信,自信的基礎就是科學知識。別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!相信自己,不要急著從小就要把孩子培養成如何如何,學習是一輩子的事,這樣從小就來魔鬼訓練,只是滿足了家長自己的虛榮心,同時裝滿了廠商的荷包,對心愛的小孩本身並沒有幫助。我兒子是直到上小學,學校有英文課了才開始學英語。他到現在還是很少用電腦,到目前為止需要的知識都可以從書本上得到。根本不用著急,因為我對自己有信心,也對兒子有信心。烏龜快樂地一面看風景一面慢慢前進,還不是趕過了大多數的兔子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