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這歲末年終之際,有兩檔事常會發生:個人擬定新年新計畫、媒體推出 2020 年趨勢預測。數位行銷界也時興這一套,這種趨勢預言很多已經上線了,除了大型公司真正認真花時間人力研究出來的趨勢報告,市面上更多的是農場文,用「2020 marketing forecast」或「2020 marketing trends」這些關鍵字就可以查到一長串。對於要增加流量吸引點擊的內容網站,趨勢預測更是每年此時的金雞母,大家都想預知未來,這種標題很容易能夠吸引讀者移動滑鼠點進去瞧瞧。所以趨勢預測人人可做,這裡就來提供幾個簡單的方法快速產出此類應景文章。
 
  這種業界預測跟各種算命專家的年度預言比較起來要乏味得多,算命師的預言一定得語不驚人死不休,要夠聳動才會引人注意。比方說每年都有人預言教宗被暗殺,金正恩會垮台,林志玲即將結婚。所以今年林志玲真的結婚了,算命師們紛紛出來慶賀自己預言成真,幾年前的預言也臉不紅氣不喘翻出來邀功,當成自己預言紀錄上的成功案例。
 
  所以我們就來自己動手做做看。首先, 趨勢預測的數量不必太多,但也不能太少。3 個有點少,讓人覺得誠意不足。5 至 7 個最常見,10 個左右也可以,再多就嫌累贅了。最近看到一篇「42 Digital Marketing Trends You Can't Ignore in 2020」,洋洋灑灑列舉 42 個趨勢,這就太過頭了,散彈打鳥預測一堆等於什麼都沒講,但如果拆成幾頁還可以多騙一些網頁點閱量,多賺一點微薄的廣告費,對內容農場會是本月貢獻度前幾名的置頂文。
 
  要重頭找個全新的趨勢很困難,所以熱門技術一向是行銷趨勢預測最現成的來源,當前的 AI、5G、FinTech 和無人車都是必定要列入的項目。MarTech 每年都有人提,但一直沒有紅起來,區塊鏈現在好像有點洩了氣,不管是曾經當紅但已經過氣,或者根本沒有真正紅過,這些老朋友每年再翻出來充數也無妨。
 
  再來就是借力使力,從既有的熱門字眼來引申發揮。比方說前幾年的熱門關鍵字是大數據 Big Data,就有人向上發展成 Bigger Data。或許看到這裡有人會靈光一閃,國中英文學到的形容詞比較級和最高級,big,bigger,再上去就是 biggest,那麼來推出 Biggest Data 好了。不過這樣有點遜,老外沒人跟你扯什麼比較級最高級,而且英文老師也有教,最高級前面要加個 the,如果變成 The Biggest Data,3 個字聽起來就變弱了。
 
  無法向上發展,那就回頭往下發展。就跟熱門電影的續集拍到讓人厭煩的時候,就會轉身溯源拍前傳一樣。Big Data 已經很難再大,就回頭炒 Small Data 吧。有本書中文書名叫做《小數據獵人》,其實內容就是跟數據分析無關的消費者行為研究,但為了吸引目光,就取了《Small Data》這書名,可惜並沒有如願大賣。
 
  如果對單一趨勢無法再有精彩的發揮,那就採用雞尾酒法,多找幾個技術雜湊起來,拼裝成新的預測。步驟是先選一個基底酒,比方說 AI,接下來其他成分的公式就是 AI + X 或 AI + X + Y。「AI 在 5G 上更加大顯身手」,「AI 與混合實境 MR 的無人車準備開始上路」,這樣的預測看來更豐富,因為結合多個熱門字眼,也應該包贏不輸,就跟買台灣 50 這種績優股大聯盟的 ETF 一樣。
 
  跟操作股票一樣,可以吹高也可以作空。還有發揮空間的就來錦上添花,對於已經開始下滑的,就來打落水狗不必客氣。像是 3D 列印、VR 虛擬實境,這幾年就已經成為這些偽裝成預言家的事後諸葛鞭打的對象。如果要推出與眾不同的預測,即是還是熱門技術,也可以拿來唱衰,如果在明年這東西有點退燒,還可以搶得預言應驗的先機。只要講出點道理就行,「AI 不再是票房保證」,「別期待 5G,等 6G 吧!」這種預言就勇敢寫出來,至少可以當場鶴立雞群,跟其他平庸無奇的同類文章產生區隔。
 
  最後,請儘管大膽發揮,不必害怕預測失準怕被識破。如同算命預言,它並不是政見發表,喊了太平島挖石油或愛情摩天輪,政見落空了會被選民檢驗,但算命預言沒人會去追究,每年喊出十來個預言,只要有一個成真,馬上就能成為國師。趨勢預言也一樣,所以請放心盡量出手,沒人會去翻出你去年前年的文章來吐槽。就把這當成新年的流量賀禮,大家一起來共襄盛舉便是。
 
 
本文同步刊載於《廣告雜誌》2020年1+2月號337期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